立秋节气刚过,“秋燥”也会随之而来,这个时候,吃一道清热解燥的鸭子美食再合适不过了。
酸萝卜老鸭汤、卤鸭、烤鸭、魔芋烧鸭、八宝鸭、青椒炒鸭脯……鸭子菜肴数不胜数,你最爱哪一道呢?
小编今天要介绍的是重庆巴南木洞油酥鸭。
关于油酥鸭的形成,早在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,有一个土族地主叫虞悰,由于经济上的优势,使他有条件在饮食上精益求精,追求美味佳肴。因此他重于滋味,享受美食,写了一本书叫《食珍录》,称得上我国最早的菜谱专著,其中就有“炙鸭”的介绍。“炙”是一个会意字,上半部分“肉月旁”的形变。下面是“火”字。表示肉放在火上烤。那么把鸭放在火上烤就叫“炙鸭”。根据这一发明,后来各地根据地方人文特点逐步演化为烤鸭、卤鸭、板鸭、油酥鸭等类型。
南宋时,“炙鸭”已成为名品,油酥鸭不仅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馐,据《元史》记载,油酥鸭已成为当时元宫御膳奇珍之一。后来亦成为明清宫廷的美味,由于社会的发展由宫廷传到民间。
木洞油酥鸭是谁发明的?是哪时进入市场的?根据《人文木洞研究》记载:木洞油酥鸭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。1935年木洞镇上有一个姓邱的开始自制熟鸭出售,先是提篮流动推销,后来在木洞石宝街摆摊销售。他的妻子有一手好刀工,宰鸭均匀断骨,干脆利落,用荷叶包装,生意很好。1948年,在木洞老街的“柳春园”商号打出“邱鸭子”招牌。门庭若市,人们都称“邱鸭子”。
此外,上世纪三十四年代,木洞还有一个姓贺的商贩卖卤鸭,人称“贺鸭儿”,有一个固定的摊子,但下午还提一个竹蔑提兜沿街叫卖,生意好,每天生产的卤鸭都会卖完。
到了五六十年代,大家都叫“木洞油酥鸭”或者叫“烧腊鸭子”,成为木洞饮食行业的一个著名品牌。
后来,人们的生活好转,市场活跃。木洞油酥鸭或“木洞烧腊鸭子”商贩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。当时木洞河街上做油酥鸭的就有十多家。而这十多家油酥鸭老板都有一定的知识文化,他们在前人的基础进行了一些技术创新。油酥鸭越做越好,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、操作方法以及调料配方。
木洞油酥鸭严格按“炒盐腌、香卤复、酥得干”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,素以选料严格、工艺考究、制作精细、风味独特而著称于市,名冠群鸭。
选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