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看苏州专稿 文/钱果、赵婉钰、包佳佳】
编者按
走基层、看实况,以“脚力”筑牢新闻基础;察方向、识大势,用“眼力”发现新闻价值;转作风、改文风,以“脑力”展现新闻深度;重细节、新角度,用“笔力”刻画新闻故事。在锤炼“四力”过程中,看苏州推出《深·看》专栏,带您深入新闻现场,看透新闻本质。
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在江苏调研考察时指出:“千百年来,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,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、幸福河,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,使大运河永远造福人民。”
2021年12月26日,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刊载图文报道《古运河 新风貌》点赞苏州古运河保护工作。
近年来,围绕将大运河两岸建成“高品位的文化长廊、高颜值的生态长廊、高水平的旅游长廊”这一目标,苏州做好“水文章”:生态治理创造“幸福河”,农文旅融合再创“富裕河”,留住乡愁汇成“文脉河”……
在苏州各地、各部门联手共推下,运河文化融入民众生活,运河造福于民的图景正在生动展开。
“工业秀带”变“风光秀带”
生态治理创造“幸福河”
“终于‘开门见水’了!”家住吴江平望镇的张惠英告诉看苏州记者,在她的印象里,从前的运浦湾码头众多、作坊林立,无法行至河边欣赏太浦河壮阔美景,“如今,太浦河河水肉眼可见的清澈,和家人漫步河边,享受着不可多得的惬意时光,内心也觉得幸福感满满。”
走进苏州吴江区平望镇的运浦湾片区,只见河里船来船往,景象繁忙;岸边碧草如茵,临河立着几栋现代气息的玻璃房。透过窗户,可以看到几位年轻人正在直播销售平望特色产品——辣酱。
吴江区平望镇“三治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吴超告诉看苏州记者,“三年前,脚下的这片绿色廊道还是码头和加工作坊,居民和太浦河之间隔着密密麻麻的‘散乱污’企业,临河却不见河,水葫芦在河道上滋生漫布,环境污染严重。”
2019年,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》实施,大运河苏州段开展集中整治。一边拆、一边修,在吴江平望镇,一场轰轰烈烈的太浦河整治持续了近三年,并交上了一张超前的“绿色答卷”:三年来,太浦河沿线整治任务进度已超过80%,完成了238家整治任务。累计拆除建筑26.91万平方米,平整地块67.28万平方米,拆解驱离住家船207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