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云港9月16日电 题:连云港中欧班列:架黄金通道 汇聚发展动能
中新财经作者 刘文文 王梦瑶 葛勇
海天相接处,各色集装箱在云台山下的中哈(连云港)物流合作基地中被吊装到列车上。这里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起点——江苏省连云港市,一个个满载着货物的集装箱将从这里乘坐中欧班列,驶向欧洲及共建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和地区。
连云港中欧班列的运营数据中蕴含着中国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经贸往来的活力。今年1-8月,连云港中欧班列共开行418列(含去程和回程),同比增长6%;发运40930标箱,同比增加2338标箱。
架起“黄金”通道 贯通欧亚东西
连云港凭借其历史禀赋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,中哈(连云港)物流合作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两个重点规划建设基地,更是将各国企业汇聚于此。
近年来,铁路部门加强连云港中欧班列开行组织,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长,开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。截至目前,连云港中欧班列已经布局阿拉山口、霍尔果斯、二连浩特、满洲里4个铁路出境口岸,实现对中欧、中亚地区主要站点的全覆盖,开行至中亚五国以及中吉乌、中蒙、中俄、中欧、中土(跨里海)共6条班列线路。
“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农产品、矿产资源等商品通过中欧班列快速地运往中国;中国的工业品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哈萨克斯坦。今年从连云港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货物量大幅增加,后期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。”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总经理曹望圣说。
2022年,连云港港口的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大关,中欧班列的货运量也再创新高,全年开行中欧班列562列(含去程和回程),同比增长22%,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安全畅通。
中欧班列驶出国门。国铁集团宣传部供图创新运营模式 提升运行效率
连云港中欧班列的高效高质量运行,离不开运营模式的创新发展。在中国(江苏)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框架下,连云港中欧班列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模式,开行“保税+出口”混拼、“车船直取”零等待等新模式,取得显著成效,被客户誉为“体系最全、效率最快、质量最优”的班列运输典范。
依托通道优势,铁路、海关、港口合作推出连云港中欧班列“保税+出口”货物集装箱混拼模式,利用出口箱的闲置空间让小批量货物“搭顺风车”,解决了凑整发运的漫长交货期和等待时间,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运输成本。
“车船直取”零等待则省去了“落场—提箱—进场—等待”中间环节,实现“卸船—装车”模式,可节约75%的中转作业时间和60%的相关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