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花知识
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养花知识 >

浙江高校“竹科技”赋能产业:一根竹子“长”成大产业

字号+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2023-09-17 12:00

杭州9月17日电(谢盼盼 陈胜伟)一根竹子赋能产业发展的故事,在浙江农林大学的校园里流传已久。 中国盛产竹子,但也曾因为缺乏技术,竹农守着竹林难致富。从20世纪末开始,浙江农林大学发挥科技优势,精准服务浙江竹产业发展,把“科技竹”种到了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...

杭州9月17日电(谢盼盼 陈胜伟)一根竹子赋能产业发展的故事,在浙江农林大学的校园里流传已久。

中国盛产竹子,但也曾因为缺乏技术,竹农守着竹林难致富。从20世纪末开始,浙江农林大学发挥科技优势,精准服务浙江竹产业发展,把“科技竹”种到了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广西等地,用科技赋能竹产业,助力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走上了绿色的共同富裕路。

1980年,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,浙江农林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竹类专门化专业方向,并在20世纪90年代,组建了竹类研究所,开始针对竹子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。

浙江农林大学的竹子专家团队,先后研发了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,揭示了毛竹笋芽萌发规律,发展了笋竹林高效经营理论,提出了一整套毛竹笋竹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。

当年,在浙江省遂昌县1.56万亩的毛竹冬笋定向培育试验点,冬笋产量平均每亩达到357公斤,为全国最高。

在杭州临安,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首席专家方伟教授,从1990年就开始帮助临安区五马村村民蒋长富掌握雷竹提早出笋技术。当雷竹林发生虫害,方伟教授给出竹腔注射方法,施用后很快控制了虫害。如今,蒋长富真正靠雷竹发家致富,先后到湖北、江苏等地传授经验,并被评为全国劳模,人称“雷竹王”。

在湖州安吉,浙江农林大学从1998年开始支持当地建设毛竹现代科技园,不仅建成竹类研究所实验中心,还针对竹林复合经营、笋用林建设、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生产技术实验和推广,定期指导竹农实施定向分类经营、开展技术培训……安吉的竹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企业数量多达1300余家、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,形成竹质结构材、竹装饰材料、竹日用品等5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,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前列。

为了让更多竹农更好地应对灾害天气、减少损失,浙江农林大学高培军等专家针对性地编写了《竹林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减灾技术》等各类科普手册,指导农民学习相应的减灾技术。

据不完全统计,近20年来,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专家们,已经先后在浙江各地开展各类培训数以万计,辐射推广面积超过百万亩,累计新增效益近百亿元,同时还培养一批“行走于田间地头,服务于乡村群众”的竹乡土专家团队。

“四川是产竹大省。作为竹产业研究专家,我们不仅要把竹子种在浙江大地上,也要把‘科技竹’远嫁到西部去,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。”一谈起竹产业团队连续多年在四川各地开展科技服务的情况,方伟如数家珍。

地处长江干流起点的四川省宜宾市,竹资源富集,是全球最适合竹类生长的区域之一,也是中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。如何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转变,科技支撑必然不能缺位。2018年4月,宜宾与浙江农林大学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,由该校派出竹林经营与利用专家方伟、竹资源利用专家余学军、竹林培育专家桂仁意到宜宾挂职,带领团队服务宜宾竹产业发展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如没特殊注明,文章均为资源网络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自:http://www.shaidaren.cn

相关文章
  • 协同发展有了新引擎

    协同发展有了新引擎

    2023-09-17 09:01

  • “77国集团和中国”峰会

    “77国集团和中国”峰会

    2023-09-17 09:01

  • 乐见老牌国货焕发青春

    乐见老牌国货焕发青春

    2023-09-17 09:01

  • 伦敦“设计沪航计划”展

    伦敦“设计沪航计划”展

    2023-09-17 09:01